立德树人
党的十八大报告中首次提出“把立德树人成效作为检验学校 一切工作根本标准”,党的二十大报告再次指出,“培养什么人、 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是教育的根本问题。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归根结底就是立德树人。
三全育人
全员育人、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
五育并举
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
以本为本
以本科教育为高校教育的基石,以本科人才培养为高校育人 的根本,坚定不移地确立本科教育的中心地位。
四为服务
2016 年 12 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 上提出教育“ 四为服务”的重要论断:高校要为人民服务、为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服务、为巩固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服 务、为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
四个回归
回归常识。要围绕学生刻苦读书来办教育,引导学生求真学 问、练真本领。对大学生要合理“增负”,真正把内涵建设、质量提升体现在每一个学生的学习成果上。
回归本分。要引导教师热爱教学、倾心教学、研究教学,潜 心教书育人。坚持以师德师风作为教师素质评价的第一标准,在教师专业技术职务晋升中实行本科教学工作考评一票否决制。
回归初心。要坚持正确政治方向,促进专业知识教育与思想 政治教育相结合,用知识体系教、价值体系育、创新体系做,倾心培养建设者和接班人。
回归梦想。要推动办学理念创新、组织创新、管理创新和制 度创新,倾力实现教育报国、教育强国梦。
教育家精神
心有大我、至诚报国的理想信念,
言为士则、行为世范的道德情操,
启智润色、因材施教的育人智慧,
勤学笃行、求是创新的躬耕态度,
乐教爱生、甘于奉献的仁爱之心,
胸怀天下、 以文化人的弘道追求。
“四有”好老师
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学识、有仁爱之心。
四个“ 引路人”
广大教师要做学生锤炼品格的引路人,做学生学习知识的引路人,做学生创新思维的引路人,做学生奉献祖国的引路人。
OBE 教育理念
是一种以成果为目标导向,以学生为本,采用逆向思维的方式进行的课程体系的建设理念,是一种先进的教育理念。该理念认为,教育的目的是为了培养学生所需的知识、技能和素养,因此,教育的目标应该是明确的、可测量的、可达成的和相关的。
学生中心、产出导向、持续改进
学生中心理念。强调以学生为中心,围绕培养目标和全体学生毕业要求的达成进行资源配置和教学安排,并将学生和用人单位满意度作为专业评价的重要参考依据。
产出导向理念(成果导向—OBE)。强调专业教学设计和教学实施以学生接受教育后所取得的学习成果为导向,并对照毕业生核心能力和要求,评价专业教育的有效性。
持续改进理念。强调专业必须建立有效的质量监控和持续改进机制,能持续跟踪改进效果并用于推动专业人才培养质量不断提升。
破五唯
破除唯分数、唯升学、唯文凭、唯论文、唯帽子的顽瘴痼疾。
四个相统一
新时代加强师德师风建设“ 四个相统一”坚持教书和育人相统一
坚持言传和身教相统一
坚持潜心问道和关注社会相统一
坚持学术自由和学术规范相统一
四新建设
“新工科、新农科、新医科、新文科”。
课程思政
以构建全员、全程、全课程育人格局的形式将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根本任务的一种综合教育理念。
全面推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三进”
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
新时代青年要遵循的“六个下功夫”
在坚定理想信念上下功夫、在厚植爱国主义情怀上下功夫、在加强品德修养上下功夫、在增长知识见识上下功夫、在培养奋斗精神上下功夫、在增强综合素质上下功夫。
思政课教师要做到“六个要”
政治要强、情怀要深、思维要新、视野要广、自律要严、人格要正。
新时代高校教师职业行为十项准则
坚定政治方向、自觉爱国守法、传播优秀文化、潜心教书育人、关心爱护学生、坚持言行雅正、遵守学术规范、秉持公平诚信、坚守廉洁自律、积极奉献社会。
高校教师师德禁行行为的“红七条”
损害国家利益,损害学生和学校合法权益的行为;
在教育教学活动中有违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言行;
在科研工作中弄虚作假、抄袭剽窃、篡改侵吞他人学术成果、违规使用科研经费以及滥用学术资源和学术影响;
影响正常教育教学工作的兼职兼薪行为;
在招生、考试、学生推优、保研等工作中徇私舞弊;
索要或收受学生及家长的礼品、礼金、有价证券、支付凭证等财物;
对学生实施性骚扰或与学生发生不正当关系;其他违反高校教师职业道德的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