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贵州财经大学管理科学与工程学院!
人才培养

聚焦前沿、启迪思维、共话学术成长——管理科学与工程学院开展2025年学术夏令营活动

发布时间:2025-07-08     文章来源:      浏览次数:


71-3管理科学与工程学院在文溯楼成功举办了“2025年学术夏令营活动”,此次活动吸引了城乡规划学、农村发展专业硕士研究生共计12参加

71日上午,夏令营举行了开营仪式,开营仪式由学院副院长魏媛教授主持,党委书记胡张林、副院长梁龙教授、副院长刘金林副教授、杨仕亮副教授出席开营仪式。魏媛代表学院营员表示热烈欢迎,勉励大家通过学术夏令营的窗口,开拓学术视野,激发创新意识。胡张林鼓励营员积极参与夏令营各项活动,并期待同学们在交流中碰撞思想火花,提升学术能力。营员代表熊霞作了交流发言,表达了对此次夏令营活动的期待。

 

为更加全面地让同学们了解学术前沿,学院特邀7位学界与业界权威专家,围绕城乡规划、数字治理、生态系统服务、特色农产品品牌打造等热点领域开设高水平学术报告,为营员搭建“零距离”对话平台。

为培养学生学术论文写作能力,学院邀请了浙江农林大学刘梅娟教授作“如何撰写学术论文”的线上学术讲座。刘梅娟教授从选题、摘要撰写、论文结构到文献综述,为营员提供“一站式”论文写作指南。

 

贵州省山地资源研究所副所长赵卫权研究员应邀“地理空间分析方法在区域发展规划中的应用”的学术讲座。他依次介绍了空间分析方法的相关理论与实践、数据驱动规划的概念与发展趋势,并以喀斯特山地为案例,详解地理空间分析方法在区域规划中的实践应用,强调“数据驱动决策”的未来趋势。

 

 

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城乡规划学学科评议组成员、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教授、上海同济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院长张尚武作“从城乡规划到国土空间规划——中国当代城市规划实践的认识框架”的线上学术讲座。张尚武教授系统梳理中国规划转型脉络,提出将规划实践与国家制度、社会需求联系起来,规划实践应包括规划作用与价值观、规划方法和技术、规划内容与类型三个维度。最后张尚武教授指出研究生阶段应关注城乡融合、区域协调、城市更新、全生命周期治理和数字技术应用等议题,培养宏观视野、理解规划本质、扎根社会实践、提升研究能力,勉励研究生“扎根中国实践,树立专业自信”。

 

 

中山大学周素红教授作“后城市化阶段的可持续交通规划与数字治理”的线上学术讲座。周素红教授首先介绍城市交通和空间规划的发展历程,信息化和数字化对全球产业分工和协作格局的重构,以及其对城市交通、土地利用和未来发展的影响。最后讨论了面向未来的可持续交通和数字治理议题,包括如何通过空间组织和安排引导人们的公交出行,以及如何通过数字化治理提供更好的公众服务。


 

正高级建筑工程师、贵州华臻规划勘测设计集团有限公司总经理兰瑜作“国土空间规划数智化转型探索与实践”的学术讲座。兰瑜详细介绍了铜仁市主城区通风廊道与城市绿源研究和CIM平台赋能国土空间规划决策系统,指出未来城乡规划将进一步融合人工智能(AI)、数字孪生(DigitalTwin)、元宇宙(Metaverse)等前沿技术,推动规划从“数据辅助”向“智能决策”升级。

 

学院青年教师杨仕亮博士作“水相关生态系统服务的时空演化及其与粮食生产”的学术讲座,他围绕松花江流域2000–2015年水相关生态系统服务(WESs)与粮食生产的时空权衡关系展开,指出松花江流域2000–2015年粮食生产与生态服务的负相关性增强,但程度趋缓,存在化肥施用过量、不透水地表扩张导致的水土流失和水质恶化问题,提出集约耕作、农田防护林等绿色发展策略。

 

农村发展与管理系副主任贺书霞副教授作题为“特色农产品开发经营及品牌打造”的讲座。她中央一号文件为政策背景,通过多个案例指出特色农产品必须走“区域化—专业化—产业化—品牌化”的四化路径。

 


7月3日上午,夏令营开展了“论文工作坊”活动,学生分成两组进行学术论文汇报,魏媛教授、梁龙教授、贺祥教授、刘金林副教授、贺书霞副教授、赵蕾副教授对论文进行逐一点评,从逻辑框架到学术规范提出针对性建议,现场讨论热烈、干货满满

 

 

 

7月3日下午举行了学术夏令营结营仪式,营员们纷纷表示,此次活动不仅拓宽了专业视野,更感受到学院“知行合一、经世致用”的育人理念。未来,他们将以此次经历为起点,在科研道路上砥砺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