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学院介绍
管理科学与工程学院,办学历史可以追溯到1979年基建财务与信用专业的设立。2002年成立了管理科学系。2005年成立管理科学与工程管理学院。2015年5月在原管理科学与工程管理学院、资源与环境管理学院基础上优化组建了管理科学与工程学院。
学院现有工程管理、管理科学、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自然地理与资源环境、农村区域发展5个本科专业。其中工程管理、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自然地理与资源环境和农村区域发展四个本科专业为贵州省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工程管理、农村区域发展两个本科专业为国家级特色专业。同时,有“城乡规划学”一级学科硕士点、工程管理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农业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农村发展领域)。已逐步形成以工学为特色,农学与管理学为支撑的合理学科布局。
学院师资力量雄厚,现有教职工80人,专任教师66人,专任教师中博士49人,硕士16人,博士研究生以上学历占74.24%,硕士研究生以上学历占98.48%;正高职称7人,副高职称39人,副高以上职称教师占总人数的69.70%。
学院拥有贵州省劳动教育示范基地、贵州省大中小学劳动教育实践(实训)基地、“工程管理测量实验室”、“资源环境规划实验室”、BIM一体化实训室、博士农场劳动实习实训基地、贵州财经大学教学实验农场、贵州财经大学田间小课堂等;拥有藏书4000余册的专业图书室;依托学校图书馆、公共实验室、教室、体育场馆等教学资源,综合办学条件较好。
管理科学与工程学院始终坚持以人才培养为中心,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致力于培养具有绿色发展理念和责任担当精神的卓越管理工程师。学院将弘扬优良传统,不断开拓创新,为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努力奋斗。
二、专业介绍
(一)管理科学专业
1.专业优势及亮点
1999年设立省内首个管理科学专业,已培养近千名本科毕业生,为贵州省乃至西南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人才支撑与贡献,专业综合实力排名省内第一。
强调科学性,“厚基础”培养,跨学科优势明显。作为管理学类中的理工科专业,与其他管理学专业相比更注重培养数理统计与定量分析、计算机技术与信息化应用等硬核知识。
强调实践性,注重学生应用能力培养。建设有校级虚拟仿真实验室,与贵州省电子商务协会、贵州省技术转移中心有限责任公司等八家企事业单位签订实习实践基地并连续派驻实习生。
2.就业与升学前景
行业实践需求和就业选择面广泛,土木建筑类、金融类、IT类、工商管理类、行政管理类等行业对本专业人才需求旺盛,2024年管理科学专业就业率排名学院第一,超全校平均就业率9个百分点。
“厚基础”人才培养使学生升学深造交叉性好、可塑性强,报考管科大类和跨大类专业研究生颇受欢迎,升学率逐年稳步提升。
3.优秀学生案例
李周阳,2016级管理科学专业本科生,现就职于贵州省消防救援总队安顺支队,担任安顺支队关窄路消防救援站副站长,同时任团支部书记。2022年团支部及支部成员荣获“五四红旗团支部”“优秀团员”等荣誉称号。2021年干部初任培训曾获得“优秀学员”称号。
(二)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专业
1.专业优势及亮点
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专业是贵州省级一流本科专业,经过二十余年建设,拥有一支科研教学实力雄厚的师资队伍,拥有省级教学名师,师资博士占比86.67%。专业融合理、工、管学科交叉特色,实施教学研用一体化育人,培养复合型创新人才。课程体系注重实践,学生屡获国家级大创项目、省级学科竞赛奖项,创新能力突出。
2.就业前景
毕业生扎根贵州城乡建设与公共管理领域,近年多人考取基层公务员、选调生,就业单位涵盖自然资源局、规划建设站及相关行业企业等,高质量就业案例频现。
3.升学前景
学生毕业后可继续攻读城乡规划学、人文地理学等方向研究生。本专业学生在研究生录取上有突出表现,近三年考研升学率连续突破25%,多人被知名高校录取,部分学生获第二学位。
4.优秀学生案例
案例一:吴文静,贵州财经大学2021级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本科生。2025年考取贵州师范大学人文地理学专业学术型硕士。在校期间,获得了国家奖学金、国家励志奖学金等,获评校园之星称号、优秀抗疫志愿者、优秀学生干部等。获“挑战杯”省级二等奖,“未来城市”创新设计竞赛省级三等奖,大学生创新创业省级项目,校级学术新苗项目等。
案例二:肖钰银,贵州财经大学2020级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本科生,通过省级公考就职于织金县自然资源局。在校期间连续两年获得国家励志奖学金,校级三等奖学金、三好学生、先进个人等荣誉,获得全国大学生生态环境保护竞赛一等奖、PS海报设计大赛二等奖、城乡规划设计大赛三等奖等奖项。
(三)自然地理与资源环境专业
1.专业优势及亮点
该专业办学历史悠久,可追溯到2003年招生的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管理专业,目前为省级一流建设专业。根据地方经济发展的需要和学校的办学定位,着眼于培养从事资源环境开发、环境保护与管理及相关工作的高素质创新复合型人才。专业师资力量雄厚,现有教师11名,教授3人,高级工程师1人,副教授2人,讲师5人,其中博士8人,硕士3人。
2.就业前景
该专业融合了地理学、环境科学、资源管理等多个学科领域的知识,使得毕业生在求职时具有较大的竞争优势,能够适应多种岗位需求。毕业生主要从事自然资源管理、环评、测绘、建筑、规划设计、地理信息、公共管理等行业工作。根据近五年毕业生就业调查(2019-2024),本专业本科生初次就业率稳定在85%以上。
3.升学前景
本专业主要考研方向有:自然地理学、人文地理学、城乡规划、地图学与地理信息系统、资源与环境、环境科学与工程等。本学院的城乡规划学与农村发展硕士点也是该专业考研主要去向之一。
4.优秀学生案例
谢鹏程,贵州财经大学2016级管理科学与工程学院自然地理与资源环境专业本科生;西藏大学2020级环境科学与工程专业硕士研究生,目前就职于中国工商银行。在校期间,获优秀共产党员(学习先进岗)荣誉称号,以及贵州财经大学优秀学生奖学金。积极参加各类学科竞赛,获“互联网+”省级银奖1项。
(四)工程管理专业
1.专业优势及亮点
工程管理专业设立于2000年,2001年开设工程管理系并招生。2010年工程管理专业被授予国家级特色专业。2019年工程管理专业成为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2021年工程管理专业成为硕士研究生专业学位授权点,于2023年正式开始招收硕士研究生。
2.就业前景
毕业生可从事房地产开发、金融投资、工程咨询、项目管理等领域的工作。凭借财经背景的优势,学生在工程项目经济分析、成本控制及投融资管理等方面更具竞争力。专业高度契合建筑、房地产及金融等行业的用人需求,就业前景广阔。
3.升学前景
学生可选择工程管理、工程造价、城乡规划、工商管理等方向继续深造。凭借财经背景,学生在经济分析等领域更具优势,还可攻读经济类、管理类等相关专业硕士研究生,跨学科优势显著。
4.优秀学生案例
郗彬秀,2021级工程管理专业本科生,在校期间曾获得国家励志奖学金2项,国家奖学金1项;获贵州省三好学生,贵州省优秀学生干部,贵州财经大学三好学生,优秀学生干部,优秀共青团员,优秀标兵,优秀新闻通讯员等荣誉称号。积极参加各类学科竞赛,获第十四届“挑战杯”省赛二等奖、第十三届“挑战杯”省赛优秀奖、中国国际大学生创新创业竞赛省赛银奖、模拟政协提案大赛省赛二等奖、乡村振兴调研报告设计大赛全国优秀奖等奖项;积极参加各类文体竞赛,获全省“大课间”活动省级一等奖、贵州财经大学健身操舞比赛啦啦操与街舞一等奖、校园舞台剧大赛二等奖、校园朗诵比赛一等奖等奖项。
(五)农村区域发展专业
1.专业优势及亮点
我校是全国首批开设农村区域发展专业的高校之一,2007年该专业被评为西南地区唯一的国家级特色专业。依托农学、经济学、管理学与社会学融合优势,构建了“懂经营、善管理、会技术”的人才培养体系,形成“作物生产—区域认知—发展规划—农业推广”四位一体实践教学路径。依托“博士农场”、省级劳动教育基地和多个校地合作实训基地,打造了“产教融合、校地协同”的育人机制。
2.就业前景
农村区域发展专业紧扣乡村振兴战略,毕业生可在农业农村部门、乡村振兴局、自然资源局等单位从事规划与管理工作,或在涉农企业、合作社等从事农业运营、技术推广、农村金融等岗位。具备科研素养者可进入高校科研机构。
3.升学前景
农村区域发展专业交叉融合性强、应用广泛,具备良好升学前景。毕业生可报考农业资源与环境、农业经济管理、区域经济学、人文地理学、社会学、乡村治理等相关硕博专业。
4.优秀学生案例
案例一:韦林菲,2023级农村区域发展专业本科生。曾获第十九届“挑战杯”省赛金奖;国创赛(2024)省级银奖;2024年乡村振兴调研报告设计大赛三等奖;第十五届市调大赛校赛三等奖;优秀学生奖学金。
案例二:孙超,2021级硕士,2024级湖北大学博士。曾获优秀学生奖学金,2024年洪银兴奖学金“鹏程奖”;优秀学生干部;“CSC国别和区域研究人才支持计划”联合培养硕士研究生;第八届“互联网+”国赛铜奖、第九届“互联网+”国赛银奖。乡村调研“优秀访员”。